胡宜安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生死学与生死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胡宜安,1985年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本科毕业,1999年于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哲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发展哲学、生死学。长期担任公共必修课《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业课《生命教育专题》及通识类选修课《生死学》(包括网络在线课程)课程教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项,参与国家及省部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现代生死学导论》,公开发表论文26篇。2015年获得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生死学》获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雷爱民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生死学与生死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个人研究兴趣有:知识论、伦理学、生死学、中国哲学等,在《哲学与文化》(台湾)《伦理学研究》《广东社会科学》《鹅湖》《中国医学伦理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已出版专著《知识与境界》(北京大学出版社)一部,目前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和省级课题多项。
张永超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2011),辅仁大学博士后研究(2015),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已出版部分论著:《经验与先验:张东荪多元认识论问题研究》(2012中央编译出版社),《仁爱与圣爱:儒家与基督教爱观之比较研究)(2015辅仁大学出版社),《天人之际:儒道天人观新论》(2015郑州大学出版社,合著1/2)《人文关怀论》(201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著2/3)
《日常生活行为伦理学》(201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著),《天主教与儒家“孝悌”观之比较》,《哲学与文化月刊》A&HCI,2013年第11期;《创生与化生:从起源角度探究中西文明融合的困境及其可能》,《哲学与文化月刊》A&HCI,2016年3期,《中国知识论传统缺乏之原因》,《哲学研究》,2012年第2期,《“第一届中国当代死亡问题研讨会”会议综述》,《医学与哲学》,2017年第3A期(Vol38, No.3a, total No.568, P96-97,);核心《以“生死问题”的当代面向为视角探究“华人生死学”重建之可能》,《自然国学评论》第二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生死伦理》(四万字),载于《日常生活行为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20年来两岸学界关于“生死问题”的不同进路及其比较》,《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生命与尊严》(“秋叶静美”生死学丛书),华龄出版社2019年版(待出)。
【常务委员】(按拼音姓氏排序)
何仁富 王云岭 王治军 王一方 魏继红
【委员】(按拼音姓氏排序)
安友仲 崔红丽 代国宏 邸淑珍 高一虹 何振锋 胡 军 黄 芳 黄 瑜 纪洁芳
靳凤林 寇楠楠 兰霞萍 兰 旸 李 杰 廖俊裕 林绮云 刘君莉 刘丽虹 刘 谦
罗世香 马九福 梅 萍 钮则诚 石若坤 释慧开 孙树仁 汪丽华 王琛发 王夫子
王继超 王 健 王 鹏 王晓葵 王艳华 尉迟淦 徐晓玲 杨足仪 张 东 张方圆
张淑美 赵 宇 赵志国 朱明霞 朱清华 宗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