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学会 » 组织机构 » 肿瘤免疫治疗学部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杜楠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肿瘤二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肿瘤分子靶向疗法和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肿瘤,尤其是针对肿瘤靶标进行个体化治疗;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肉瘤以及消化道肿瘤治疗有独到之处。在国内率先开展主动免疫激活疗法治疗免疫相关性肿瘤、激光原位免疫疗法治疗黑色素瘤、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恶性胸腹水等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并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


李琳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院肿瘤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2000年4月-2001年4月: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杜克大学临床医疗中心学习;2005年7月-2007年6月:赴瑞士日内瓦大学肿瘤实验室,从事抑癌基因方面基础研究和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马俊勋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7篇,最高影响因子5.7,参编专著3部,获得省部级二等奖4项,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现兼任北京市乳腺病防治协会姑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乳腺病防治协会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钱海利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受聘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从事肿瘤基础研究工作,主要方向为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2008.6-2009.7在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在人工转录因子设计和调控干细胞功能(iPS)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多年来在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在肿瘤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肿瘤转移的分子阻遏以及机制探索等方面做出了较原创性的工作成绩。近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转移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对于肿瘤转移治疗的评价、含促凋亡结构域的靶向肽药物研究、细胞周期检验点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和调控干细胞功能(iPS)等方面。


汪进良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 访问学者。


王燕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后一直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曾在英国和美国进修,主要擅长肺癌的化疗、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参加并主持多项国际国内临床研究,担任多个专业杂志的编委或通讯编委,承担多个部级和院校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王子平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内一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主要工作为胸部肿瘤的内科治疗。 专长肺癌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老年肺癌诊治有较深刻的认识。还专注于肺癌相关临床新药临床试验,特别是转化性临床研究。


张东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肿瘤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1985.07高考入学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1990.8毕业后就职于解放军总医院至今。1990.9- 2014.3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内科由住院医师成长为主任医师, 2014.3南楼肿瘤内科成立任科室主任。期间,1998.07获硕士学位,2002.07获博士学位。2009.3至2009.09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学习半年。


张树才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1983年12月本科毕业到北京胸科医院工作至今,期间进行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常务委员】(按拼音姓氏排序)






【委员】(按拼音姓氏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