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学会 » 组织机构 » 血液病学部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

付蓉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血液内科支部书记、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医学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及临床科学专家组组长、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一届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才刚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办公室主任,血液科,主任医师。现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军人才,四川省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基层医院学术协作组组长,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国际会员。




冯茹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医院血液科隶属于以老年医学研究为中心的北京医院、老年国家医学中心,北京医院血液科以老年血液肿瘤为特色科室,团队主要以老年血液肿瘤为研究方向。主要学术任职: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白血病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出凝血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老年综合评估学组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委。


韩冰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红细胞疾病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红细胞疾病学术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MDS和MPN工作组第二届委员会副组长,中国整合医学学会血细胞减少学组 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合医学学会罕见病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红细胞疾病诊断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血液分会 常委,全国慢性病防治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北京罕见病学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盟理事。




姜中兴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科血液专业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危重、急诊病人的抢救工作,多次参加院内外会诊,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红细胞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熟练掌握各种红细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治疗各种血液病并获得良好疗效,深受广大血液病患者的一致好评。




李文倩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汉族,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青海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红细胞学组委员;现任青海医学会血液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红细胞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委员、中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委员等。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长期致力于临床血液病学的诊治和研究。承担青海省科技厅自然科学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并有多项研究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赵晓甦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研究员。专业方向,恶性血液病的分子诊断及移植免疫。主要从事恶性血液病的分子诊断研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症诊疗基础研究。利用分子诊断技术对微小残留病实施有效监测,以及在单倍体移植模型下研究移植免疫细胞对移植后合并症及预后的影响。课题组已发现新型标记物microRNA-153等能预测急性GVHD的发生,同时发挥抗GVHD和抗肿瘤作用。发现MAIT细胞参与移植后肠道GVHD发生。此外,还发现多个基因(WT1,E2A-PBX1, SIL-TAL1, TEL-AML1, SET-NUP214等)和不同监测手段对微小残留病监测及预测恶性血液病预后的临床意义。


【常务委员】(按拼音姓氏排序)



【委员】(按拼音姓氏排序)